争议肿瘤治疗,遵从指南与个性化治疗如何平衡?
近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内科医生张煜在社交媒体上揭发肿瘤治疗乱象,引起社会舆论强烈关注,也引发国家卫健委介入调查。
张煜发文称,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肿瘤治疗不该导致人财两空,治疗效果应该比目前的更好且花费更少,但部分患者接受了明显违背肿瘤界公认基本原则的治疗,这里面的悲剧很多是由负责治疗肿瘤的医生造成的。他也质疑一些医生不遵从最权威的肿瘤治疗指南(中国CSCO指南、美国NCCN指南或欧洲ESMO指南),对肿瘤患者故意不采用标准治疗方案而改用其他方案,并且有充分证据表明这种方案更改对患者是有害无利,因为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花费、毒副反应甚至死亡率。
张煜认为,胡乱更改标准治疗方案是肿瘤治疗中危害最大的一种行为,很多抗肿瘤药物本身非常好,却被一些医生甚至三甲医院医生滥用,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专业知识不足,一是经济利益所致。
作为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的癌症,不仅防治难度大、同时也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经济负担。张煜的发文,某种程度引起一些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共鸣。
多位肿瘤专家对记者表示,理论上讲,肿瘤治疗应该由肿瘤科医生来承担,但任何学科都可能会涉及到肿瘤,因此很难断定是哪些医生参与了治疗,而不同学科背景的医生,呈现出来的治疗结果会有所不同,加上不同的医院,治疗水平又不一,这种错综复杂的局面,导致了肿瘤治疗往往很难实现标准化。“针对晚期病人的治疗,晚期肿瘤本身很难治愈,而医生努力的方向是尽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在治疗肿瘤过程中,超适应证治疗是否可取?遵从肿瘤指南与个性化治疗又如何平衡?
广东省人民医院终身主任、广东省人民医院肺癌研究所名誉所长吴一龙对记者表示:“关于超适应证治疗,在卫健委颁布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原则》有非常明确的描述,只限于在中国没有适应证但有全球其他国家适应证的情况,这样保证了我们能跟上国际进展,而国际上都没有的适应证,只有在没有标准治疗、但已有三期临床试验结果、在患者知情情况下才能使用。”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肿瘤中心创始人苏逢锡对记者表示,在治疗肿瘤过程中,唯指南论的方法也并不可取。“什么样的肿瘤治疗指南是最权威的,并没有定论,比如美国NCCN指南,被视为是比较权威的。但据我了解,美国医生机械去遵从该指南的,也并不多。指南会动态更新,但有时候更新,需要经过很长时间,这个时候如果医生被动等待指南更新,往往会耽误患者的治疗。循证医学的根本,需要考虑三大要素,除了遵循临床研究证据外,还要照顾患者的感受、结合医生经验,而后两者是非常重要的。”
“临床研究与临床实践是两回事,临床研究入组的病人,往往是经过千挑万选的,但临床实践过程中,面对的病人情况又是千变万化。晚期病人或者晚期复发的病人,往往没有标准方案,很多时候反而需要考虑个性化治疗,这也是为什么行业会开玩笑说,早期肿瘤治疗是根据指南走,晚期是跟着感觉走。”苏逢锡说。
另有从事转移性肿瘤治疗的医生对记者表示,转移性肿瘤治疗本身也没有标准方案,在国外,第一个治疗方案失败后,就会推荐参加临床研究,基本会根据患者病情和既往用药敏感性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我们不排除有极个别医生会把肿瘤病人视作“金矿”,但相信大多数的医生,还是会站在病人的角度上考虑问题。目前医疗行业有个不好的风气,更值得正视,如有些医院在治疗水平有限的情况,仍坚持把患者留在本院治疗,并规定患者不能往上一级医院输送,这样做,反而是在耽误患者病情。”有肿瘤专家这样提醒。
“这次张煜医生的发文,观点有些过激,但也在提醒我们在治疗过程中,要注重多学科讨论,规范诊疗,做好沟通,在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下,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上述从事转移性肿瘤治疗的医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