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项技术专利兑现6亿元 ,这家医院医学创新迎来转化黄金期
以科研技术为驱动的医院,正在引领国内医学创新进步,推动医疗水平升级。
“目前,我们团队成果转化出的技术专利包括有4个疫苗、2个药物以及4个医疗器械,(专利转让费)总金额接近6亿元。”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下称“上海公卫中心”)医学转化研究院院长徐建青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必须把上海公卫中心的科研走出一条能赚钱的路子。”
在上海市金山区,这一中心的“科研基地”隐身于一栋淡黄色的三层小楼里,它覆盖了转化医学研究院的所有职能,也是未来医药创新的试验田。“我院做疫苗、防护产品的研发,一方面是公共卫生安全的职责所在,”徐建青说,“另一方面,技术进步更是推动医学创新的发动机。”
国家持续鼓励基础科学研究,提倡各创新主体和科技人员转移转化科技成果。
早在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中就提到,“以技术转让或者许可方式转化职务科技成果的,应当从技术转让或者许可所取得的净收入中提取不外汇开户平台低于50%的比例用于奖励”。而2017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中则规定,将职务科技成果转让、许可给他人实施的,可以从该项科技成果转让净收入或者许可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70%的比例。
同样是身着“白大褂”,医学科研人员与临床医护的职责侧重有所不同。那么医学成果如何真正实现转化、落地,让大众受益,也获得资本垂青呢?
摸索可复制的转化路径
上海公卫中心主任朱同玉表示,该院转化的内容分为四类:疫苗类产品如流感疫苗、结核疫苗,免疫学产品如免疫抗体、抗病毒喷剂,以及诊断试剂、防护物资。
“可以说,我中心的技术转化水平在国内医院中名列前茅。”今年两会期间,朱同玉告诉,“作为一家以科技驱动的医院,转化医学研究院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以及恶性传染病的救治。”
“我们团队在2014年完成了技术转化的首项成果,是一项针对肿瘤治疗的NKT(细胞免疫疗法)技术。”转化医学研究院尚未成立,徐建青负责当时的上海公卫中心科研板块。他回忆说:“肿瘤免疫治疗是具有重大前景的创新技术,而公卫中心恰恰在免疫学上拥有一定研究基础。”
这项技术专利最终以4000万元的价格转让,附加条件是上海公卫中心保留对该专利的使用权。
该项技术目前进展如何?徐建青告诉记者,该项技术正以药物的形式在美国申请I-b临床试验,“从200例接受该技术治疗的国内患者来看,效果都相当好;其中,早期12例胰腺癌患者中有3例生存期延长至20个月,另有1例至今仍然存活。”
直到2015年,徐建青与团队开始筹划如何将“科研部门”升级成“转化医学研究院”。而在前文提及的国家、上海对于科研人员的激励政策陆续出台后,转化医学研究院的内部制度才算有了政策依据。
“随后,我们制定了操作细则,由于其中激励政策关乎每个职工,该细则还要经过职代会的批准。”徐建青说,“2019年5月,转化医学研究院正式成立。”
制度先行,而后才有运营、管理。
记者在转化医学研究院的架构图中看到,其组织架构呈扁平化,分为专职管理、临床研究、技术研发、技术支持四个团队,共计50余人。徐建青介绍道,比如,专职管理团队,负责技术专利的申报、法务等事宜,以及一些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技术研发团队,则包括了疫苗与免疫研究中心、抗体研究中心、诊断试剂研究中心和噬菌体与耐药研究中心。
谈起技术研发团队的科学家,徐建青如数家珍,“疫苗与免疫研究中心的负责人金侠教授,他原先担任过美国疫苗研究网络参比实验室的主任,熟悉发达国家的疫苗市场;另有几位科学家,也来自于国内顶尖科研院所,如清华、北大、港大、巴斯德研究所等。”
为科学家筑巢引凤
如何为上述各研究中心引进优质科学家?
徐建青表示,一方面,会看重对方是否有曾经成功研发过产品的经历,“有的科学家是带着产品来的,降低了不少前期研发的成本。”另一方面,还要考量他的职业生涯中是否有国际经验,而不是局限在某个小地方做研究。
曾有过7年留学美国经历的徐建青说,国际上的顶尖医院,科研人员是多于临床医护人员的,“因为,在医学进步的道路上没有模仿,只有创新,而医院要在技术上领先就必须有强大的医学创新团队。”
徐建青举例,“据我所知,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的麻省总医院约1.2万人的医务人员中,科学家人数约有六七千人,还有约翰斯·霍普金斯医院(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附属医院),这两家医院的科学家人数也均接近50%。”
一位曾经在美国梅奥诊所(Mayo Clinic)担任骨科医生的归国创业科学家告诉,“在我担任骨科医生期间,除日常看诊、手术之外,院方会在考核中要求临床医生每周有一定时数参与医学研究,以及每年至少1~2篇学术研究文章在国际顶尖期刊上发表。”
以梅奥诊所为例,该科学家表示,其在招收医学硕博生的同时,也很喜欢招收理工类硕博生转读医学的人员,因为这样会更有助于医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进行下一步技术研究,而不是仅仅思考理论问题。
除了疫苗技术外,医疗器械的相关成果也在上海公卫中心的转化之列。
N95口罩在新冠疫情期间声名大噪,而上海公卫中心推出的“N99口罩”,防护性更胜一筹。“这是我们在传统N95口罩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改良。”上海公卫中心副研究员巫国谊告诉。
巫国谊的团队与东华大学朱美芳院士合作,双方根据材料特性研究抗病毒和抗菌功效,成功开发了一款可以防止泄漏的全黏型口罩。“该口罩呈C字形设计,展开后自动形成立体结构,压敏胶粘贴层可以充分贴合佩戴者面部轮廓,避免引起泄漏。”巫国谊说,“压敏胶取代了传统的鼻梁条设计,可以防止呼吸时水汽向上雾湿眼镜或防护镜。”
市场道路“多元化”
继首项成果顺利与市场对接后,上海公卫中心技术转化的进程也不断加速。
徐建青告诉,上海公卫中心第二项关于溶瘤病毒的技术专利所转化的签约金额为1亿元,而后续的几项技术专利转化的签约金额都在1.2亿~1.6亿元间,并且都附加了一定比例的销售提成,“其中,每项专利成果在扣除成本后净利润的70%,都将作为科研人员的收入”。
有业内人士认为,医学成果转化领域,尽管一些高等院校、公立医院在科研论文上是强项,但由于在临床需求上缺乏验证、科研人员激励制度不完善、转化所需要的市场接轨能力又不强,因此,往往技术专利很多但落地很少。
记者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了解到,其医学创新处于全国第一梯队,该院在2020年成功转化了26项技术专利;今年2月7日,由该院葛均波院士、钱菊英教授团队创新研发的大小可调节的“血管内抓捕器”也成功实现专利转化。
值得注意的是,从市场接受度来看,疫苗相比其他药品、医疗器械要更受资本青睐。“我们连续转化的好几个疫苗技术专利,每个签约金额都在1亿元以上。下阶段,我们希望每年成果转化的金额超过10亿元。”徐建青说,“但转化医学研究院的业务不仅仅局限于此。我们也有不少受企业委托、再由科学家团队提供研发服务的模式。”
那么,医学成果转化领域还需克服哪些瓶颈?
徐建青表示,第一是医疗机构对于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的财务制度上,应该要有更具体的配套和细则;第二,在成果转化的过程中,应该要引入更多懂技术的评价机构来参与,相应的人才储备亦必不可少。
为此上海公卫中心已在积极“屯积粮草”。今年开始的下一个五年规划里,该中心将打造40~50位领衔科学家,科学家整体人数预计扩充至500位。
- 上一篇
延退政策关键是渐进,专家建议设置“前后2岁”弹性退休
延退政策关键是渐进,专家建议设置“前后2岁”弹性退休郑秉文表示,我国需引入“弹性退休”机制,在未来设定的“法定退休”年龄之外,再设定2个“弹性退休”年龄供老百姓选择。“渐进”是我国即将推出的延迟退休方案的关键词。“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我国将在未来五年之内
- 下一篇
阿斯利康新冠疫苗在美国等国临床试验中有效率达79%
阿斯利康新冠疫苗在美国等国临床试验中有效率达79%炒股新闻©Reuters阿斯利康(AZN.US)新冠疫苗在美国等国临床试验中有效率达79%智通财经APP获悉,周一,阿斯利康公司(NASDAQ:AZN)(AZN.US)和牛津大学联合研发的新冠疫苗在智利、秘鲁和美国临床试验中预防症状性疾病的有效性为79%,对严重或危重疾病和住院治疗的有效性为100%,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