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业绩会风向生变:“取悦”中小投资者倾向明显,为拉近距离打感情牌,参与者获得感增强
(原标题:上市公司业绩会风向生变:“取悦”中小投资者倾向明显,为拉近距离打感情牌,参与者获得感增强)
截至4月26日,沪市已有1239家上市公司披露年报,其中607家公司已召开业绩说明会,目前累计观看量已超千万次。
上交所预计,将有近1400家上市公司召开业绩说明会,约占沪市公司的75%。三类重点公司中,107家“A+H”公司已有99家召开说明会,7家拟于近日召开,基本实现全覆盖;沪深300指数公司184家,共181家拟召开,已实际召开110家、预告召开31家;央企190家,共180家拟召开,其中已披露年报144家,已实际召开107家、预告召开24家。
值得注意的是,梳理今年业绩说明会情况发现,或主动或被动,上市公司业绩说明会“取悦”中小投资者倾向明显。一批上市公司正在努力改变昔日生硬拗口的表达习惯,力图最大程度上达到通俗易懂;担心文字不够简洁明了,图文、PPT、短视频、小动画,挖空心思各种工具齐亮相;为拉近距离打出“感情牌”,董事长甚至直接喊出投资者的名字,致股东信也是语重心长娓娓道来……
“上市公司努力‘取悦’中小投资者,是聪明之举,也是抓住未来的一个好选择。”专业人士表示,潜移默化中,A股市场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趋势从未像近年来这样明显,资产需要更努力地向资本证明自己的价值与前景,才有机会得到足够的关注。而买方的力量显然不是只在少数机构投资者手里,A股拥有全球最大的公众投资者群体,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些既是市场活力和流动性的基本源泉,也是交易定价中的重要力量。
而近年市场化退市的进程亦证明了这一点。财联社记者发现,自2018年中弘股份第一家面值退市开始,市场化退市已成为常态:2019年6家、2020年9家、2021年至今将近4个月的时间,已有7家上市公司因连续20个交易日股票面值低于1元而退市。这是投资者“用脚投票”的结果,是绝对市场化的选择,也真正体现出了“散户的力量”。
或主动或被动,举办业绩说明会意愿提升显著
今年的年报季即将结束,回头看,或主动或被动,上市公司召开业绩说明会的意愿在显著提升。
以沪市为例,预计将有近1400家公司公布拟召开业绩说明会,占沪市公司的75%。其中沪深300指数公司、“A+H”公司和央企三类市场影响较大的重点公司召开比例预计超过90%。
从实际落地情况看,截至4月26日,已有1239家沪市公司披露年报,其中主板公司1057家,科创板公司182家。607家公司已召开业绩说明会,其中主板公司525家,科创板公司82家,另有248家公司已披露召开预告,其他公司也在积极准备中。
三类重点公司中,107家“A+H”公司年报披露时间相对较早的,已有99家顺利召开,7家已发布或拟于近日发布召开预告,基本实现全覆盖;沪深300指数公司184家,共181家拟召开,其中已披露年报129家,已实际召开110家、预告召开31家;央企190家,共180家拟召开,其中已披露年报144家,已实际召开107家、预告召开24家。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3月份,国资委历史上首次正式发文,要求央企上市公司全部举办业绩说明会,原则上上市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要亲自参加,还考虑将实施情况以适当形式纳入考核。
“从历史上看,央企历来不大愿意组织针对投资者的说明会,首先因为没动力,央企上市公司董事长的目标和上公司常规的逻辑不一样,他主要是对上不对下;其次,以央企国企一贯的谨慎作风,董监高也担心说错话。”一位资本市场研究专家表示,国资委专门发文督促,首先是因为,国资委越来越认识到资本市场对于国企改革的重要性,要利用好这个平台首先就投资者要认可,就必须跟投资者多交流,毕竟大部分还是散户;其次,国资委本身也觉得很多好的央企市场估值是偏低的,要有一个比较合理的估值,正常的宣传和投资者交流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很多投资者对央企是不了解的,央企有必要放下架子主动交流。
“而且随着各方对业绩说明会关注度越来越高,一些原本无意召开说明会的公司,也准备召开说明会了。”上交所有关人士介绍,业绩说明会作为上市公司与各类投资者交流的重要平台,已逐渐深入人心形成习惯,成为与定期报告信息披露相辅相成的标配。
而且,上交所联合浙江国资委还首次尝试集体业绩说明会,于4月15日举办了五家国企的集体业绩说明会,投资者参与热度和互动效果明显更为突出,为后续进一步创新业绩说明会组织形式提供有益借鉴。
“近年,我们不断倡导敬畏投资者、服务投资者,要想方设法地去和投资者做交流,要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所以从上到下越来越重视业绩说明会。”前述专家表示,目的是强化上市公司这个意识,就是说投资者是你的股东,年报出炉,董事长、总经理向你的股东做一个汇报,这是应该做的事。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金融系主任、副教授叶小杰认为,上市公司通过举办业绩说明会,与投资者坦诚交流,能够营造自身的良好形象,同时也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依据,这是负责任的表现。反之,如果上市公司逃避与投资者的沟通交流,则迟早会受到投资者的质疑和抛弃。
“取悦”中小投资者趋向明显,散户获得感增强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业绩说明会还有其他明显的变化,那就是,上市公司的说明会无论在形式上、内容上还是表述方式上,都在向中小投资者倾斜。一些中小投资者反馈称,今年的业绩说明会参与度有史以来最深、获得感最强。
上交所数据显示,今年投资者参与度显著扩大。参与人数增多,目前业绩说明会观看量累计超千万次;互动频率提高,投资者总共提出各类问题超6000条,公司总体回复率超过90%,其中200余家公司实现100%回复,剔除公司介绍部分,与投资者互动时长平均达到64分钟,约八成互动时长超过1小时;参与主体多元,中小投资者、投服中心、机构投资者、券商分析师、媒体记者等各类市场主体深度参与,特别是投服中心代表中小投资者积极发声,目前已参加沪市主板55家、科创板36家。
而说明会上,诸多信息从冷冰冰的报表背后走出来,呈现出了鲜活的面目,以往干巴巴地单纯“读年报”的状况已经极为罕见。“讲得清”和“答得实”似乎已成起点要求。
首先,通过形象展示、生动讲解,年报中较为专业、抽象的信息不再难懂,此为“讲得清”。比如,药明康德用漏斗图形象展现年报文字抽象的“CDMO商业模式”和“跟随药物分子”、招商银行多角度详解“大财富管理”概念,都把晦涩难懂的艰深概念拉至地面。
其次是“答得实”。上市公司一直以来“报喜不报忧”的状态正逐渐打破,从表面化外交辞令向真诚交流转变、从含糊不清到清晰详实转变。而对于很多敏感问题,上市公司也是实话实说,向投资者“交底”,比如中国平安坦率回应华夏幸福债务违约事件,百奥泰耐心解释抗肿瘤新药临床失败及终止部分临床研究相关原因等等。
而投资者关注的问题内容,也更有深度、更加专业。从股价概念到实际业务与研发实力,从宏观想象到行业趋势与微观实干,从业绩好坏到驱动因素,从短期盈利到可持续增长,均有涵盖。
“向谁表达”“如何表达”,成为尤其紧迫且重要的事
毫无疑问,在合理保持IPO常态化、上市公司家数持续扩容、企业需要资本“流量”加持的环境中,上市公司“向谁表达”“如何表达”变得越来越重要。
专业人士认为,业绩说明会是上市公司表达、呈现甚至弘扬自身的一个绝佳平台,而在这个平台上,首先要明确的是“向谁表达”。
“对上市公司来说,A股市场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趋势从未像近年来这样明显。”有市场人士表示,随着注册制的有序渐次铺开,市场已形成了这样的预期:未来A股市场中的资产,尤其是优质资产供给将源源不断。供需关系的再平衡使得一旦上市,资产价格就能一步登天的“神话”落幕。资产需要更努力地向资本证明自己的价值与前景,才有机会得到足够的关注。
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买方的力量只在少数机构投资者手里吗?
“显然不是。A股拥有全球最大的公众投资者群体,已是不争的事实。他们既是市场活力和流动性的基本源泉,也是交易定价中的重要力量。”上述人士表示。
该人士认为,如果说A股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还算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话,那优胜劣汰逻辑在市场价格形成中的体现则更为直接甚至残酷。在市场中,一些失去投资者信任的公司长期股价不振,最终走向“1元退市”,已让投资者见怪不怪。还有不少上市公司定增获批后,因为无法得到投资者认可,再融资最后无疾而终,尝到被人家“用脚投票”滋味。
前述资本市场研究专家补充道,只有尊重市场规律、尊重投资者的上市公司,才能得到关注进而得到认同。一家不会甚至不愿与广大投资者沟通的上市公司,可能在无声之间被市场遗忘,“面目模糊”的结果很可能是“黯然收场”。
至于“如何表达”,专业人士大多表示,就是要学会说“大白话”,上市公司需要在不到2小时的时间内把自己“讲清楚”。
上述人士表示,没人能比自己更了解自己。这既考验公司管理层对宏观经济形势、行业政策、市场冷暖、技术发展、客户洞察等方面的综合判断,更考验高管团队的“表达”——如果连自己的基本情况、特点、优势都表达不清楚,又怎能指望让市场来看清楚?
由此可见,“向谁说”和“怎么说”,更是一项愈发紧迫而必要的事情。因为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优胜劣汰的逻辑让公司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