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公司上市:IDG、高榕等长期陪跑,腾讯、博裕为大股东
(原标题:水滴公司上市:IDG、高榕等长期陪跑,腾讯、博裕为大股东)
5月7日晚,保险和健康服务科技平台水滴公司正式登陆美国纽交所,公司股票代码为“WDH”,首次公开招股发行3000万股美国存托股,发行价为每股12美元,发行市值达47.3亿美元。
水滴公司创始人沈鹏曾是美团第10号员工、美团外卖联合创始人,2016年创办水滴之初,就有着超豪华的天使投资阵容的支持,当时的投资方包括IDG资本、高榕资本、腾讯投资、真格基金、美团等。后续,水滴又陆续获得蓝驰创投、博裕资本、中金资本、瑞士再保险集团等的投资。
招股书显示,水滴公司此次上市过程中,参与认购的基石投资者包括王慧文、博裕资本、厚朴资本,合计认购2.1亿美元。其中,王慧文通过家族信托基金Kevin Sunny认购3000万美元,博裕资本认购1亿美元,厚朴资本认购8000万美元。
在公司股权结构方面,IPO之后,水滴公司创始人沈鹏、联合创始人杨光、胡尧等核心管理层持股24.4%,有71.2%投票权。腾讯持股20.4%,有7.8%投票权;博裕资本持股11%,有4.2%投票权;高榕资本持股6%,有2.3%投票权。
IDG、高榕、蓝驰回顾早期投资历程
水滴的一路成长,离不开资本的长期支持。作为水滴天使轮投资方之一的IDG资本合伙人王辛回忆称,当年他第一次引荐沈鹏见IDG资本核心决策层时,所有人一致给出了高度评价,IDG资本并由此成为了第一家给水滴TS的机构,并持续支持水滴的发展。
“从Day1开始,我们就深知沈鹏的初心,难得的是多年后的今天,他的初心依旧。水滴的成长虽经历了一些波折和困难,但我们始终都坚定地支持,愿意陪伴最优秀的创业者前行,为创造巨大的社会价值而齐心努力。”王辛说。
“五年前,沈鹏刚刚创立水滴,我们十分欣赏这位年轻创始人的创业初心和巨大潜力,联合领投了水滴的天使轮。”高榕资本创始合伙人张震说。此后,高榕也参与了水滴后续所有轮次的融资。
张震表示,伴随着中国商业保险渗透率、保险行业数字化以及用户保障意识的不断提升,水滴在未来还拥有大的市场增量空间。随着进一步整合健康保险、大病筹款和健康医疗,相信水滴将用互联网科技将保险与健康保障带给更多用户。
作为水滴的A轮投资人,蓝驰创投董事总经理曹巍坦言,第一轮确实有很豪华的投资人进来,也同时给后续轮次的融资带来了一定压力。当时那个节点,水滴现在的核心业务还未上线,但是无论是在相关业务的合规方面,还是未来增长方面,水滴团队都看得比较清晰,整个商业侧的模型已经开始往保险销售去思考。
“我们和他们达成了深度共识,水滴团队也认可蓝驰对行业的深度思考。”曹巍说,“结合我们之前对这个行业了解的积累,判断出水滴未来在保险经纪方面,推动保险产品走向下沉市场的机会。我们进入的阶段,公司的估值水平并不低,应该说那个时候我们看到了别人没有在水滴身上看到的价值。”
但水滴团队不是保险行业的从业者,保险行业又是一个相对复杂,学习曲线非常陡峭的行业。曹巍坦言,当时比较担心水滴团队的学习进度是否能够快速跟上,当时也是把这个作为重要的风险 管理关注点,定期地跟水滴团队沟通。另外,从模式创新角度,之前美团这套运营打法拿到水滴,是不是完全能够跑通。沈鹏当时给出的规划是否能够落地执行,也是一个风险关注点。
“但现在来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水滴也交了不错的答卷,可以参考招股书的业务数据,增长非常迅速,市场占有率也非常高。”他说。
水滴保业绩快速增长,亏损率有所收窄
目前,水滴公司主要有两块业务,网络大病求助平台“水滴筹”和健康险科技平台“水滴保”。其中,水滴筹不以盈利为目的,属于病后救助。水滴保作为互联网保险科技平台,和62家保险公司合作,主要为下沉市场用户提供高性价比的保险产品和从承保到理赔等全流程的保险服务。
水滴保佣金收入是水滴公司的主要收入,2020年水滴公司净收入30.28亿元,其中佣金收入26.95亿,收入占比89.1%。在过去三年里,水滴保的业绩也呈现增长势头,截至2018年12月31日、2019年12月31日和2020年12月31日,累计购买保险用户人数约为170万、880万和1920万,而通过水滴保产生的首年保费(FYP)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分别为9.72亿元、66.68亿元和144.26亿元。
从公司整体收入情况来看,水滴公司在收入增长的同时,亏损率有所收窄。2018年至2020年,水滴公司的收入分别为2.38亿元、15.11亿元、30.28亿元,净亏损分别为2.09亿元、3.22亿元和6.64亿元。调整后税息折旧及摊销前(EBITDA)亏损分别为1.4亿元、1.59亿元及2.47亿元,三年亏损率分别为58.93%、10.52%、8.17%。
水滴公司创始人兼CEO沈鹏认为,水滴本质上还是一个健康保障平台,健康险只是一个开始,也是水滴未来的入口,后续水滴会不断的扩大保险产品和健康服务的供给。
据悉,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依托于在筹、保险等业务的用户积累、数据洞察和支付能力,水滴开始向药品和健康管理领域拓展,陆续试水“水滴健康”和“水滴好药付”等业务。水滴健康为健康体和带病体提供互联网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水滴好药付则主要为带病体提供保险创新支付和健康管理等服务。
未来:保险科技?
在未来战略上,水滴公司的目标是打造一个"保险+健康服务"的生态圈,进一步扩大用户覆盖面和参与度,投资于数据分析和技术基础设施,深化与医疗机构的合作关系,打通各种医疗支付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广泛的医疗健康服务选择。
在泰合资本管理合伙人蒋科看来,“由于政策监管的不同,中国的保险科技公司未来还需要继续探索自己的道路,我们以一横一纵两种模型发起展望。”
所谓横,亦即拓展资产类别。从意外险到健康险,从短险到长险,这还只是产品的拓展,但保险作为国民财富管理和配置的一个资产类型,未来还有更大的延展空间。面对愈发同质化的流量来源,除了用精益化运营继续提升效率外,未来更多的效率提升可能会来自于给用户更多资产类型的选择,从而提升前效转化和后效留存。再进一步从宏观角度看,如果说现在保险科技处在红利的中段,那么资管新规推出以来,下一个十年的系统性结构性机会已经展开,而保险天然是其中的重要参与者。
所谓纵,亦即产业链的延展。向上游,流量的来源拓展最终还是会回归到ABCG上(Agent、Business、Consumer、Government),在扩展2C流量和配合地方政府推出惠民保的同时,向代理人端、团险端的拓展一定会成为题中之意;向下游,借助保险作为医疗补充支付的重要手段,延展医疗和药品的支付控费体系,并通过或轻或重的模式掌控医疗服务光谱体系的一部分供给,迎接更大挑战的同时也一窥更大的产业链价值。
他说:“这些并不是痴人说梦,上一代保险科技的代表众安在横与纵上都已迈出了脚步;可以看到,水滴也已在这些方面展开了布局。”
(作者:申俊涵 编辑:林坤)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