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郭阳:自动驾驶已到大规模量产节点
在中国市场激烈的智能汽车竞逐中,新进入者仍有希望后来居上。
在上海车展期间,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组产品委员会主席、智能汽车事业部总经理郭阳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做出上述判断。在中国市场,百度是最早投入自动驾驶研发的科技企业之一。郭阳与记者分享了自动驾驶软硬件发展的最新趋势,他认为中国的智能汽车发展态势超过全球其他市场,自动驾驶技术已到大规模量产节点,而且“智能化这么广阔的一个市场,现在就说哪些人已经把市场占领了,我觉得这是不可能的。”
:自动驾驶的硬件成本主要包括哪些?
郭阳:自动驾驶的硬件成本,首先是传感器。传感器包括大家常见的摄像头,然后是相对便宜的超声波雷达,还有价格稍贵的毫米波雷达;然后还有最近比较热的激光雷达。现在还很难评估激光雷达的成本,因为现在使用的量级太少了,在只有几百辆车、几千辆车装机的情况下,激光雷达的成本一定是非常高的。如果装机量级达到几十万辆车、几百万辆车,甚至千万辆的时候,它的成本可能会大幅下降。除了传感器成本,自动驾驶还有部分成本是计算单元。随着汽车智能化的提升,对于AI算法,CPU逻辑算法等的需求会越来越高,这部分的成本也是相对比较贵的。
:自动驾驶的软件成本有哪些趋势?
郭阳:软件前期功能不断增多,性能要求不断提升,所以研发投入越来越多。软件的成本,如果聚焦在单个功能上,以后是降低的趋势;但是从整个智能汽车的角度来讲,整体软件成本未来几年之内是继续增大的趋势。
智能汽车软件的成本占比相当高。不管是特斯拉还是小鹏汽车,售价里面软件成本占比都非常高,未来智能汽车软件的成本也会远高于硬件。
:那么自动驾驶技术的迭代是在加速还是在放缓?
郭阳:肯定是加速的。不管是乘用车上的辅助驾驶,还是高级别的Robotaxi,无人驾驶技术都是在提升的。举两个例子,去年Waymo直接在凤凰城推出无人驾驶出租车,百度也在去年底拿到了北京市政府发的5张无人驾驶牌照。
所以,我认为技术加速的趋势非常明显,而且很多新玩家加入大大加速了这个趋势。这么多新进入者要做智能汽车,就证明技术已经到了可以做大规模量产的阶段了。
:智能汽车量产的难点是什么?
郭阳:量产没有那么想象中的那么容易。量产这件事跟在研实验室里做一个东西有非常大的区别。量产不仅仅要求硬件达到车规级,整个软件系统都需要大量的积累和测试。
现在整车研发周期缩短了,很多激进的车企以前要3年、4年才能出一代车,现在缩短到一年半、两年出一代新车。从量产的角度,这其实已经是一个相对比较低的周期了。如果有人要再缩短周期,现在看起来还是违背客观规律的。
:目前,百度自动驾驶的商业回报来自哪些方面?
郭阳:我们现在跟车厂合作有两种模式。
一种是传统的像博世和德尔福的商业模式,就是收开发费,或者收一些单车的分成。但这样的模式不符合百度的现状,因为百度提供的产品跟这些传统供应商提供产品不太一样。百度现在跟车厂在交付层面上签的是服务费形式:百度给车厂提供3年服务、5年服务,在这3到5年里逐步增加新的功能,实现性能的提升。
第二个商业回报来自于真正的用户使用。百度现在合作的很多车企会采用订阅制,也就是百度硬件预埋进去,然后所有软件会跟厂商做订阅分成。用户可以采用一次性订阅,也可以采用按年、按月订阅。我们现在跟很多厂商的合作都会照这个模式来。
:自动驾驶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批企业做了大量投资,走在了前面。这是不是意味着后来者没有机会了?
郭阳:从中国的现状上来看,我觉得不是。两年前第一批新造车势力倒闭的时候,大家就觉得差不多了,剩下这几家就是未来的所有了。但是你可以看到,今年新进来了近10家企业了。中国的发展态势超过全球其他市场,因为环境竞争太激烈了。后进者可能有一定的后发优势,也有一定的时间窗口损失。市场刚刚起来,智能化这么广阔的一个市场,现在就说哪些人已经把市场占领了,我觉得这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