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再给保荐人敲警钟:IPO项目避免“抢报”心态,绝不允许“带病闯关”
财联社(北京,记者李慧敏)讯, 近日,上交所定向发布给券商的《科创板发行上市审核动态(2021年第2期)》(以下简称《审核动态》)中披露,针对“一接到现场督导通知即撤回项目”的行为,采取3次监管工作措施。
从2月份的审核案例看,部分保荐人主动披露的意识不足,还存在“等着问”“挤牙膏”等情形,保荐工作质量有待提高。审核中心再次提醒,保荐人应当严格遵守保荐执业规范,勤勉尽责,在项目申报前扎实做好尽职调查工作,避免“抢报”心态,绝不允许“带病闯关”。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从目前状况来看,监管将进一步压严压实“两个责任”,对发行人信息披露主体责任和中介机构核查把关责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督导即撤回”采取3次监管措施
《审核动态》显示,2021年2月,针对5家科创板申报项目中相关中介机构存在的执业质量问题,出具监管工作函4份,涉及3家保荐人、1家律师事务所;采取谈话提醒2次,涉及2家保荐人。其中,针对“一接到现场督导通知即撤回项目”的行为,采取3次监管工作措施,提醒相关保荐人在项目申报前扎实做好尽职调查工作,进一步提高保荐业务执业质量。
2021年2月,科创板共受理2家企业的发行上市申请,召开中心审核会议4次;召开上市委会议6次,审议通过11家;报会注册24家,注册生效13家;终止审核9家。2021年2月发出审核问询函39份。
从监管案例通报情况来看,监管认为保荐工作质量有待提高。
“从本月审核的案例来看,部分保荐人主动披露的意识不足,还存在‘等着问’‘挤牙膏’等情形外汇开户,保荐工作报告等专业文件对发行人主要风险问题的核查及其分析影响等情况的披露不充分,保荐工作质量有待提高。”有头部券商管理层人士透露。
至于近期最为敏感的现场检查与现场督导,《审核动态》再次重申勤勉尽责问题,强调不能抱有“抢跑心态”或试图“带病闯关”。
据介绍,对于现场检查进场前撤回的项目,审核中心正在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梳理,如发现存在涉嫌财务造假、虚假陈述等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的,保荐人、发行人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绝不能“一撤了之”。
审核中心提醒,保荐人应当严格遵守保荐执业规范,勤勉尽责,在项目申报前扎实做好尽职调查工作,避免“抢报”心态,绝不允许“带病闯关”。
“撤单”成为近期热词,始于两个月前开始的现场检查。
2021年1月,证监会组织开展了首发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现场检查随机抽查。其中,涉及9家科创板申报项目,有7家项目在收到现场检查书面通知后10个工作日内撤回。
鉴此,2月26日,上交所新闻发言人就近期科创板首发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现场检查情况答记者问。上交所将按照证监会的统一部署,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充分发挥现场检查、现场督导与审核问询的监管联动机制,严把上市“入口关”。
一步一脚印压严压实“两个责任”
经过一年半的试点,注册制改革已经初见成效,主要制度安排经受了初步检验,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开局良好。
“但从审核实践情况看,发行人信息披露主体责任的意识和能力,中介机构的核查把关意识和执业质量,距离注册制的内在要求还有提升空间。”有市场人士分析,目前看来,监管将进一步压严压实“两个责任”,对发行人信息披露主体责任和中介机构核查把关责任提出了更高要求。
从实践来看,压严压实“两个责任”,围绕三个方面展开。
一是加大审核问询力度。上交所启动科创板审核2.0,督促发行人将与投资者决策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说清楚”、中介机构对发行人披露的重大事项“核清楚”,增强招股说明书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和可理解性。对于信息披露和核查不到位的申报项目,加大问询力度,多角度多轮次“问清楚”,以便市场和投资者“看清楚”。
二是加强现场督导联动。在审核过程中发现信息披露存在重大瑕疵或财务存在重大疑问的,及时启动现场督导。书面审核和现场督导协同联动,对市场起到了明显的威慑作用。
三是加强与现场督导的衔接,督促保荐机构履职尽责。上交所建立了审核问询和现场督导监管联动的协同机制,对申请文件中影响审核判断且保荐机构未能“核清楚”的重要事项,实施现场督导。
对于现场督导发现的保荐机构执业质量问题,此前上交所公开表示,将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情节程度,及时实施自律监管,有效传导监管压力,督促中介机构勤勉履职。
< 查看更多《上交所再给保荐人敲警钟:IPO项目避免“抢报”心态,绝不允许“带病闯关”》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