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外汇新闻

外汇新闻

一步计算一分钟诊断心肌缺血 中国原创AI系统赋能精准介入治疗

2021-03-17 21:38:06 外汇110官网
一步计算一分钟诊断心肌缺血中国原创AI系统赋能精准介入治疗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AI-QFR定量血流分数检测仪”,仅需1幅造影和1步计算,就能在1分钟内全自动地精准诊断冠脉狭窄导致的患者心肌缺血的程度。人工智能AI技术在心血管影像领域研究的临床应用正得到逐步推广。3月17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AI-QFR定量血流分数检测仪”在第一届上海市心血管人工智能与冠脉生理学高峰论坛上首发,仅需1幅
今天一步计算一分钟诊断心肌缺血 中国原创AI系统赋能精准介入治疗在网上直接上热搜了,很多朋友都是非常关注一步计算一分钟诊断心肌缺血 中国原创AI系统赋能精准介入治疗此事,为了让大家了解的更清楚详细,小编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整理了与一步计算一分钟诊断心肌缺血 中国原创AI系统赋能精准介入治疗相关的信息,有对此感兴趣的网友们想知道更多具体的情况的话,大家可以阅读下面文章或点击文章下方的《查看更多》按钮即可,就会自动为您进行搜索与一步计算一分钟诊断心肌缺血 中国原创AI系统赋能精准介入治疗相关的文章了哦。

一步计算一分钟诊断心肌缺血 中国原创AI系统赋能精准介入治疗
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AI-QFR定量血流分数检测仪”,仅需1幅造影和1步计算,就能在1分钟内全自动地精准诊断冠脉狭窄导致的患者心肌缺血的程度。

人工智能AI技术在心血管影像领域研究的临床应用正得到逐步推广。3月17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AI-QFR定量血流分数检测仪”在第一届上海市心血管人工智能与冠脉生理学高峰论坛上首发,仅需1幅造影和1步计算,就能在1分钟内全自动地精准诊断冠脉狭窄导致的患者心肌缺血的程度。

临床评估冠脉狭窄的新标准

近年来,以定量血流分数(QFR)为代表的计算冠脉功能学技术逐渐受到国内外的认可,其临床价值进一步得到验证。历时5年研究,这项创新产品的发布和应用标志着我国冠心病AI精准诊断与治疗真正走入临床。

日前,上海交通大学陈亚珠院士、涂圣贤教授团队、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徐波教授、欧洲心脏介入学会主席William Wijns教授等在《导管和心血管介入》杂志上发表文章,验证了由博动医学原创的新一代QFR的诊断精度,研究结果显示,新一代QFR中采用单一体位计算的2D-QFR的诊断精度达到有创FFR的92.7%,且比传统的DSA冠脉造影技术的诊断精度高出33%。

2014年,上海交通大学涂圣贤教授首次提出QFR原型技术,并将理论研究发表在介入学全球顶级期刊《JACC介入子刊》上,引起行业极大的关注。凭借QFR算法,使用AI赋能,就能对单幅造影图像冠脉分叉病变进行评估,建立更准确的管腔重建模型,并具有冠脉介入手术(PCI)导航功能。

上海交通大学涂胜贤教授表示:“近年来基于影像计算血流储备分数成为心血管领域研究的热点,我们团队首次提出了QFR技术并开展了技术研发与多项临床验证,希望能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精准可靠的冠脉功能评估工具,为冠心病患者降低诊疗费用。”

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心脏病学专家Alexandra Lansky教授表示:“QFR很可能是一个革命性的技术,它克服了FFR检查的局限性,有潜力在每一个导管室的日常临床中使用。”

荷兰特文特大学医学院的Clemens von Birgelen教授认为,未来开展以临床终点为参考标准的研究来证明QFR的临床价值是有必要的。

自主研发打破国外耗材垄断

与现行临床评估冠脉狭窄是否导致心肌缺血的金标准——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需要使用有创压力导丝介入以及血管扩张药物不同,QFR检查过程不需要任何耗材和腺苷药物,有效地解决了FFR检查操作复杂、价格昂贵等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壁垒。

目前FFR技术所采用的大多为进口医疗器械,使用中国自主研发的QFR算法也有助于打破国外耗材的长期垄断。相关数据显示,FFR在中国的应用比例不到1%,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

21世纪初,我国启动介入医学国产化创新,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推进速度较慢。截至2019年年底的数据显示,就大型设备而言,国产CT仅三家,DSA仅两家,B超设备制造商不超过两家;而介入耗材国产化率不足15%,80%以上的耗材仍依赖进口。

QFR技术从科研走向临床新标准,也反映了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医疗创新方面的加速应用和落地。作为中国心血管领域技术创新的倡导者和发起者,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对记者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走到了心血管领域,QFR技术能够给临床医生精准和标准化的答案,尤其是针对临界点的病变,能够通过计算直接评估是否应该进行介入治疗。”

他同时强调,人工智能软件是基于对人们认知的改进,但目前仍然只能作为一种辅助医疗技术,无法代替医生。而未来随着可穿戴设备的普及和远程医疗的发展,基于更多患者数据的积累,人工智能有望做出更为精准的决策。

QFR临床转化的成功也是中国医工结合的又一范例。葛均波院士表示:“技术推广和创新成果转化为目标,通过医、生、理、工多学科交叉、基础与临床研究结合,建设高质量临床数据库和生物样本库,开展高水平临床研究和国际合作炒股新闻,建设规范的人员和技术推广培训系统。”

在谈到中国医疗创新的前景时,葛均波院士表示说道,一定要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上,把创新作为医学的主旋律,而不是简单把外国的东西引进来,再添加一些新元素就是创新了,一定要鼓励原始创新。他还强调,技术的研发一定要面向市场和应用。

作为我国心脏病学科的领军人物,葛均波院士见证了中国心血管医疗器械创新近40年的发展历程,从过去的球囊过渡到支架,从支架到药物洗脱支架,再到最近的完全可降解支架。

他同时作为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副会长,呼吁国家在集中招标采购的情况下,照顾到企业的利益,使企业有更多热情投入创新。“一个原创产品的诞生一定会有前期的投入、市场投资的参与,包括专利保护等,我们不能仅按照材料的价格去决定产品的价格。”葛均波院士对记者说道。


查看更多《一步计算一分钟诊断心肌缺血 中国原创AI系统赋能精准介入治疗》相关内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