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名词解释
什么是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名词解释在运用持续经营假设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持续经营通常就一个企业整体的状态而言。因此当企业进行兼并、合并或者联合,就出现原有持续经营状态的中止,需要改变企业资产的计价基础,即对企业进行评估。第二,持续经营同时也可以针对企业中个别资产的状况而言。如果企业并没有改变持续经营状态,但是某一项资产改变了其原来使用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认为改变了这项持续经营的状态,从而导致计价基础的变动。例如,持续经营当企业用一项固定资产或者无形资产对外投资,持续经营该项资产不再服务于投资人的经营活动,而是为其创造投资收益,因此,其资产价值就应当改用公允价值反映。第三,企业的投资人发生变更,是否意味着企业本身持续经营的中止,在实践中有争议。
这里的投资人变更是指公司的控股股东将其持有的大宗股权转让给第三方。对于该股东而言,持续经营转让子公司的股权可以视为是一项企业重组行为。对于公司本身而言,由于股权与法人所有权的分离,股权转让前后公司仍然是同一个法律主体,因此从理论上说仍然处于持续经营状态,不需要按照经营中止假设重新评估公司资产与负债的公允价值,否则不仅增加了股权转让交易的成本,而且提供了操纵公司资产负债表的机会。但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认为,如果一家公司A在股权转让后,持续经营几乎全部为另一家公司B所拥有(通常在97%以上)、且公司A没有大量发行在外的债券或优先股时,公司A不再适用持续经营假设,其向SEC呈报的财务报表应当按照公允价值来反映资产与负债,新的控股股东所花的代价与所取得的账面价值的差额应确认为商誉。这种做法被称为“下推会计”。
- 上一篇
会计法规有哪些-财务法规与会计法规
会计法规有哪些?财务法规与会计法规会计法规有哪些?财务法规与会计法规各国会计法规确认的会计要素大同小异。我国会计法规确认的会计要素有六个:会计法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在这六个会计要素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 下一篇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会计主体假设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会计主体假设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会计主体假设确认了会计主体的独立性,划清了会计记账的范围。一个会计主体既然是一个有独立核算要求的特定个体,对它所发生的各项经济交易的记录必然要与对其他主体的交易记录区别开来。例如,A企业是一个会计主体,会计主体在反映A企业的经营状况时,会计主体就不能将A的股东进